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二章  (第2/6页)
逃荒!”    萧平转身向三位父老道:“依你们说,我该怎么处理?”    白有情道:“依小民看来,只有请县尊出榜,招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武师,带领难民,在前开路。这样灾民便不致到处被赶,弄得只能在荒山野地裹兜圈子。”    萧平微微点头。    忽煞间衙前哄的一声,有人高声呐喊道:“李大哥回来啦,李大哥回来啦!快刀李烈回来啦!我们让李大哥替大家作主。”    一时间欢声雷动。    片刻后,衙前灾民已经走得乾乾净净。    萧平惊愕无比,耸然动容道:“这位百姓口中的李大哥是何许人?”    白有情忽然脸色剧变,没有回答萧平的话,匆匆拄杖出衙而去。    这时路上人群已散,白有情拉住一个路人,问清李烈的动向,便拄杖出城。    乾涸的洛河裹,挤满了人,每人都专心的听李烈讲话。    李烈兴高采烈的道:“我并不是万能的英雄,所凭藉的是为乡梓父老兄弟姊妹们的安全,两胁插刀,在所不辞。如今既然议定了,大家明天一早,就启程,先到耀州,再去三原、泾阳。    明天一早,我们弟兄伙在县南甘泉寺等候大家。你们也知道我的身份,我待在城裹有些不便处,明早再见,我先走一步。”    李烈说完,与弟兄们一起挥鞭上马,向洛河西岸,飞奔而去。    萧平也派有眼线出来打听,眼线回报了这种情形后,他心中已有了打算。    他知道,在陕北,历来英雄豪杰辈出,一个刀客在城镇公然进出,并不值得大惊小怪。    快刀李烈在甘泉县,如此孚众望,能够一呼百应,万众相随,想来也不是等闲之辈,如果有机会,他倒想会会李烈。    白有情进来,向萧平报告道:“萧县尊,我看这件事使不得。李烈是关西的刀客首领,本籍是甘泉县。如果任由灾民跟着李烈那伙人,可能被人当作乱民,那不就糟了吗?”    萧平淡淡地道:“这是灾民们自愿跟着李烈,谁也不能阻止啊!”白有情一时为之语塞。    萧平准备在明天日出前,亲自到甘泉寺找李烈,以便交代几句话。    萧平睡到初更时,忽然听得窗户被人推开,一只黑手伸了进来。    萧平的武功根底不错,处事也很机警。在黯淡的灯光下,他已猛然坐起身来。    “是谁?”    那只黑手一伸,啪哒一声响,一把匕首射出,匕首刃口上压着一封信。    萧平伸手一接,没有去追赶来人。    信上的笔述歪歪斜斜的,将信移到灯下展开,内书:“事在危急,李烈图谋引灾民作乱,为害陕西。县尊负有保茯地方之任务,请速制止,忠言相告,祈三思。”    萧平对此信置之一笑。    他想:如果李烈真要聚众作乱,绝不可能利用手无缚鸡之力的饥民。既然如此,这人半夜飞书,诬之嫌疑难脱。这种行径,一点也不光明正大,显然居心叵测。    左思右想,萧平再难安枕。    到次日早晨寅初时分,萧平便穿了青衣,头戴小帽,把那柄匕首收入怀裹,带了两个长随,步行出城,到甘泉寺一探究竟。    李烈离开县城,到了史上着名的甘泉。    这裹有一处岩谷,飞射出一道激泉,据说隋炀帝曾饮过此泉,觉得味道美极,甘冽芬香,于是赐名甘泉。    后来县名也改称为甘泉。    李烈经过甘泉,到泉下一看,不禁浩然长叹:“唉!怎么连这道甘泉也乾涸了?真是凄惨!”    李烈在甘泉寺旁,找了一处窖洞借宿。    主人是个年逾七旬的老翁,听李烈详述缘由后,对李烈十分敬重。    李烈将马匹系在白杨树下,跟附近居民言明前来的目的,并且请居民们代为照顾这些马匹,几天以后,将灾民送抵安全地带后,再来取马。    居民们听了都很一口高兴,这裹也有许多人准备携家带眷逃荒他处。    深夜。    云日暗,秋虫乱鸣。    空际隐隐传来阵阵狼嗅之声,倍增凄清。    李烈曲臂当枕,默默回想几天前在玉门关的一幕情景。    当时狼群环伺,如果没有马曼玲的适时出现,后果实在不堪设想。至少,他们这二十二匹马,一定要舍弃,送到狼吻,不可能剩下任何一只。    忽然,远处一声呼哨,亮起一片红光。    一大群人,手执火把,从县城裹而来。    那窖洞主人,听到了嘈杂声,悄悄出门观看,见状,大吃一惊,回身便走。    李烈叫住老主人,问道:“外面出了什么事,你为什么如此惊慌?”    那老主人道:“吓死我了,有一群明火执仗的人,正往这儿来,怕是…”    吴春牛也闻声出,揉揉惺忪的睡眼道:“是不是刀客来了?有什么直说好了,不必害怕。”    那老主人,摸摸胸口,颤巍巍的点了点头。    李烈神态自若地期声道:“大家都不必担心,这附近都是穷苦人家,也没有富户的深宅大院,他们的目的不会是抢劫,让我出面跟他们说话。”    李烈取了青铜刀,率先向窖洞口走去。    左邻右舍的居民,这时慌慌张张的,要逃到后山去。    李烈暴喝道:“天大的事,有我李某人担着,大家尽管放心回去睡觉。”    说话间,那一批来人,像条火龙似的,疾驰而来。    带头五个人骑马,其余的都步行,上了坡,直到窑前下马,乱哄哄的像群乌鸦。    “你们老百姓们都不必害怕,我们是甘泉县萧县尊派来的,要办的是公事,跟大伙儿都不相干。”    带头的有四个人,都是差人的装束。    一个是胖子,三个是瘦子。一个的头大如巴斗,一个的身裁矮如冬瓜,一个高瘦得如矗灯。    高个子的差人发话道:“堂上得知在甘泉寺附近,来了一批强盗,头子叫什么快刀李烈,本来在关西干杀人越货的勾当。堂上发下签来,要捉李烈回去归案受审。”    百姓们个个面面相觑,不敢出声。    李烈心中暗暗盘算:这甘泉县知县,行动倒是挺快的。他奶奶的,我才在县城裹一露面,他就已经探清我的下落,要来捉拿。    这几个差人是奉公行事,倒不好用蛮狠的方法打发。    想到这裹,挺身而出,手握两把青铜刀,抱刀请手,高声道:“我便是快刀李烈,各位官人,有什么差遣,不妨明讲。”    四个为首的差人,闻言一楞,相互唧唧哝哝研商了好半天。    那个高个子的差人道:“李烈,你如果是识时务的好汉,就跟我们回到县裹去。我也不为难你,我们奉公而来,不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